跳到主要內容區

【轉知】2025文化部「第47次中小學生讀物選介」書單出爐 | 623本好書入選。

123

文化部公布「第47次中小學生讀物選介」結果,今年由24位專家學者組成評審團,從3,336種參選讀物中精選出623本入選,入選率18.7%,其中70本被評審團特別選為「精選之星」。

這份書單橫跨圖畫書、自然科普、人文社科、文學、文學翻譯、叢書工具書、漫畫與雜誌八大類,來自236家出版社,是孩子、家長與師長的重要選書指南。

書單請點我

▌ 社會議題:閱讀作為對話起點

在人文社科與翻譯文學類中,許多作品直面當代社會挑戰。

《監控國家》點出數位極權的陰影,《少年讀人類的故事2》引導學生思考族群不平等,而翻譯小說則觸及霸凌、戰爭與網路炎上等議題,提醒青少年建立媒體識讀與多元視角。雜誌類更強調國際趨勢與公民參與,引導孩子從閱讀延伸至行動。

 

▌ 臺灣原創:土地與記憶的書寫

原創作品在今年表現突出。

《小威的眼睛》以細膩筆觸呈現視覺缺陷中的特殊感知,《貓房子》觸及高齡社會的陪伴課題。漫畫類也展現了臺灣創作者成熟的畫技與敘事能力,評審肯定其作品已能與翻譯漫畫比肩。文學類則書寫臺灣歷史與民俗文化,把族群記憶與土地故事交織進兒少的閱讀經驗中。

 

▌ 身心關懷:陪伴焦慮世代

在AI普及與短影音充斥的時代,孩子更需要與自我情緒對話的契機。

圖畫書如《蘇西的微笑》描摹兒童內心的脆弱與療癒,《我和我的小傷疤》引導孩子與不完美共處;文學作品則以奇幻與偵探故事帶出對非典型家庭與邊緣人的理解。叢書工具書類也納入青春期教育與AI議題,協助孩子在變動時代找到定位。


▌ 國家語言:文化的多樣根基

今年共有15本以台語、客語與原住民族語創作的作品入選。

文化部指出,這樣的成果象徵語言不只是溝通工具,更是文化底蘊的載體。透過閱讀國家語言書籍,孩子能在文字裡重新認識自身的語言根源。

 


文化部強調,這份書單不只是閱讀清單,更是一面鏡子,映照出時代對話與孩子的世界。期待透過這些書籍,培養專注、同理與批判思考的能力,讓閱讀真正成為世代共通的語言。

瀏覽數: